闻 风
香港首席富豪李嘉诚先生,由于其财富雄踞世界华人之首,更由于其为祖国四化建设的慷慨解囊,他的名字早已大陆的人们所熟悉。然而,他的创业兴家中,他的经营之秘诀,他的生活之苦乐,却印鲜为人知。
1928年7月29年日(农历六月十三),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安县(今潮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里。这是一座以历史悠久、人文发达而著称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父亲李云经是个小学校长,家境清贫。李嘉诚自幼聪颖好学,不满5岁开始念书。11岁那年,日寇的铁蹄侵入中国的大地,践踏了他的家乡,父亲携带全家逃难到了香港。1940年冬,忧国忧民、心力交瘁的李云经不幸染上肺病,因为无钱负担昂贵的医药费,年仅45岁便英年早逝了。少年李嘉诚无限凄绝地倾泻着他人生的第一场苦雨,他开始忘却自己的年龄,思索替代了悲戚——穷!多么痛苦、耻辱的字眼。不仅仅 字眼,简直就是法律,是世界上最残酷、最现实、最苛刻的法律。因为穷,可以毫无眷恋地丧失主权;因为穷,可以毫无耻辱地丧失尊严;因为穷,可以毫无眷恋地丧失生命。穷,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消亡……
“不!我不要穷!”李嘉诚从心底发出一声呐喊。身为长子,他毅然担负起照顾乡亲、抚养弟妹的家庭重担。从此,他离开学校,走上了漫长人生之路。这位如同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英俊少年,由此无所畏惧地投身到大海般梦幻无穷和险恶的香港商界,时年仅仅14岁。
李嘉诚获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玩具制造工厂里当最低一级的推销员。每天奔波16个小时。由于他勤劳刻苦,严己奉事,机敏精干,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1948年,李嘉诚20岁时,便被提升为该厂的经理。李嘉诚并未因此而满足,仍日间做工,夜间上夜校苦读。同时,他生活克勤克俭。经过8年努力,他终于积攒了一笔钱,到1950年以5万港元的资金,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玩具以及家庭用品,以后又易名为长江实业公司。他之所以取长江为厂名,则有浩浩长江不择细流,永远奔腾向大海之意。由此可见,李嘉诚在创业伊始就立下了奋进不息的弘愿。
创业的头几年,李嘉诚熬过了无数辛劳的日日夜夜。他身兼数职,管理厂务,督导生产,对外联络,跑推销,每天都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即使如此,他仍不忘坚持自修。然而,他毕竟年轻,毕竟是血肉之躯。一天下来全身酸痛,深夜或是凌晨临睡前连洗把脸的力气都没有了。为了保证早晨上班万无一失,李嘉诚就准备3个小闹钟同时叫醒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今天的李嘉诚仍有两年闹钟,以备准时在早晨6点钟叫醒他。而李嘉诚的手表,则永远比别人的快10分钟,用他自己的话说,但是“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经历一了次又一次奥秘无穷的“弄潮之战”,饱尝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之后,李嘉诚开始崛起了!在他辉煌的创业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几个篇章:
50年代中后期,香港经济起飞之时,李嘉诚先人一步跨入塑胶花界,在塑胶花热中崭露头脚,继而威风凛然地在国际市场上独占“花魁”;50年代末期,李嘉诚又不声不响地步入地产界;60年代开始崛起于地产高潮中;70年代末期,雄跨地产界,一跃成为“地产新生”,亿万富翁。这就是李嘉诚以其独有的准确奇妙的预测能力和机敏果断的应变能力谱写的一曲“长江之歌”!
对于李嘉诚的成功,有些人传言是靠夫人娘家的资助起家的。其实如何?李嘉诚是1963年他35岁时才与表妹庄月明结婚的,而他早在1958年就已建立起了他的“长江实业大厦”,到结婚时,他的长江实业已极具规模了。1981年,李嘉诚曾就他的成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100%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到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这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到四成了。”1986年,李嘉诚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又谈了见解:“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是由勤奋及有计划的工作得来的,我觉得我的成功有三点原因:第一完全靠勤奋工作,不断奋斗;第二,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当然也要靠运气;第三,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也会跑掉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李嘉诚报效祖国敞开了襟怀。1978年秋,李嘉诚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之邀,作为贵宾到北京参加国庆29周年纪念活动。这是李嘉诚50年的历史中,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举世闻名的祖国首都,也是他阔别大陆后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当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李嘉诚所到之处,都耳闻目睹那种充满决心和信心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更加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价值和意义,更加体会出他与社个国家、这个民族血脉相连的骨肉关系,从而更坚定了他穷此一生、以报效祖国为己任的信念。
李嘉诚更热爱他的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他曾在一封给家乡潮州政府的信中写道:“……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乡中若有何有助于梓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倘有此需要,敬烦详列计划示知为荷。”
1978年底,李嘉诚获知潮州市居民住宅紧张,提出营建“群众公寓”,所需建筑费用,182万人民币全部由他无偿捐赠;1981年,李嘉诚又捐款2200万港元,在家乡兴建了两所设备完善的大型综合医院,1982年已竣工交付使用。他还投资550万港元,为汕头医学专科学校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教学仪器,其中不少医疗设备在广东医疗界尚属首次采用。李嘉诚还和岳父庄静庵先生,母亲李庄碧琴女士,夫人庄月明女士多次捐款,在内地兴办中小学校,修缮历史古迹……尽管他为同地民众的福利事业做出很多贡献、捐赠,但他一律谢绝用他的名字为任何大厦、医院、学校命名。
李嘉诚没有进过高等学府受科班教育,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勤奋。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切体会到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的重要。他早就萌动了兴学的强烈愿望。他看到祖国和家乡教育事业尚不发达,于是毅然决定:为家乡捐建一所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大学——汕头大学。他亲自选定校址,在家乡潮州平原一处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地方,委托香港3家建筑事务所派员实地勘察,各自提供土建规划设计,从中择优录取,使校园布局、建筑结构、园林造型均有独特优点。为此,李嘉诚首捐1亿元人民币,后来增至1.7亿元人民币,最终增至3亿多元人民币。
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热心祖国公益事业,兴资办学,有光荣的爱国传统。过去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福建倾囊办学,在家乡创办了厦门大学,在集美先后创办了小学、中学、航海水产等学校,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早在1946年就希望潮州也能办起一所大学,为此还写下了《论潮州大学》一文。他没有能够实现的这个美好愿望,终于由李嘉诚实现了!1990年2月8日,汕头大学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荣毅仁等亲临剪彩。汕头大学是继陈嘉庚独创厦门大学之后,中国第二所由海外爱国人士捐赠巨资兴办的大学。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曾有过一番感慨:“闽有陈嘉庚,粤有李嘉诚;前有陈嘉庚,后有李嘉诚。”李嘉诚则表示要对汕头大学“一包到底”,承担以后学校的常年经费。
近年来,李嘉诚与中国大陆的合作更加广泛和密切,他的爱国主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79年,李嘉诚被中国政府委任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负责联系在中国的外国投资,此后又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自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会见李嘉诚以来,江泽民、李鹏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会见李嘉诚,听取他对祖国四化建设的高见。
在李嘉诚的生活经历中,有几个日子应当是他终生难忘的:1990年2月7日,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1992年4月28日,祖国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在李嘉诚的个人档案中,有几件事应当载入史册:美国《财富》杂志的“十亿身家巨富榜”,在全世界98名亿巨富中,李嘉诚资产25亿美元(约合200亿港元),排名第26位;美国《富比斯》杂志评出的世界10大华人亿万巨富中,李嘉诚位居榜首。1980年,李嘉诚曾被香港电台、美国万国宝通银行联合评选为该年度风云人物;1990年,他又获该年度《南华早报》商业成就奖。
作为商界巨子,李喜嘉诚有这样一种预感:“由今天起到跨越21世纪,我们可以展望到的是亚洲人的时代,亦是中国人的时代。”
]]>